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March 21, 2017,RFC (Request for Comments) 是許多工程師都知道的規範,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協定與格式如 IP、TCP、UDP、HTTP 等協定都在 RFC 規範中。但可能許多人不知道的是 RFC 的來歷,「Request for Comments」,名字怎麼會這麼特別?
從名字可以看出, RFC 最早其實不是為了成為標準而被提出的。RFC 最早是在 UCLA 的宿舍裡被完成的,那是連 Internet 都還不存在、只有 Internet 的前身、由四所大學連結而成的 ARPANET 的時代。而這份文件如期名稱,只是尋求他人的意見(Request for Comments)的備忘錄的性質。然而在網路意料之外地瘋狂成長之下,已漸漸形成網路協定的重要規範,RFC 的起草與發佈現今也由網際網路工程任務小組(IETF)負責。
SITCON 2017 的 Keynote 講者黃勝雄先生是臺灣第一位發佈 RFC 的作者,他所發布的 RFC 3743 建議了在 IDN (Internationalized Domain Names) 中使用 CJK 字元與管理的方法。
如同它的名字,RFC 大多十分易於閱讀,如眾所皆知的 JSON 格式(RFC 7159)讀來就如同任何使用過 JSON 的人所知道的一樣簡單明瞭,RFC 也因此堪稱是網際網路歷史中規範制定的典範。
## 參考資料:
IETF Request for Comments(RFC) Page
黃勝雄先生所發佈的 RFC 3743
RFC 2324 - Hyper Text Coffee Pot Control Protocol (HTCPCP/1.0) 超文字咖啡壺控制協定